
一、个人简介
陈柏福,经济学博士(博士后)、经济学教授(2020年12月—至今),太阳成集团tyc122cc硕士研究生导师、太阳成集团文化经济研究中心主任、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。1999-200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经济学专业,获经济学学士学位,2003-2006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,获经济学硕士学位,2009年6月毕业于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,获经济学博士学位,2016年4月于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。曾担任湖南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。
目前为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、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、湖南省洞庭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理事、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专家库成员。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经济与贸易、国际商务、产业经济与组织、新制度经济学、文化产业管理;在人民出版社、经济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6部;在《中国工业经济》《中国软科学》《经济社会体制比较》《经济地理》《编辑学报》《中国文化产业评论》《Human systems management》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;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1项、湖南省社科基金1项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、湖南省科技计划一般项目1项,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1项、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项目1项,参与国家社科基金4项(其中,以第一参与人身份参加2项),主持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2024年度一般项目1项。曾两次获得校级教学优秀奖,两次获得省级学会优秀论文奖。指导本科生荣获2018年“创青春”浙大双创杯全国老员工创业大赛铜奖、2018年“挑战杯·创青春”广东老员工创业大赛金奖、“第二届国际供应链建模设计大赛——精英赛本科组三等奖”。
二、科学研究科研成果
(一)主要研究领域
数字经济与文化贸易、国别商务经济分析、国际文化管理、国际商务理论与政策
(二)论文、著作、专利、获奖
1.王海兰, 陈柏福:《释放语言数据要素价值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》,《天津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,2024年第6期,同时被《新华文摘》2025年第3期论点摘编500余字(论点摘编题名为“充分发挥语言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”)。
2.董石桃、翁宇阳、陈柏福(通讯作者):《工具结构和产业发展:政策工具视角下中国区块链政策的文本分析》,《经济社会体制比较》,2021年第2期。
3.陈柏福、刘莹:《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竞争力状况分析——基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核心文化产品贸易的比较》,《湖湘论坛》,2021年第1期。
4.陈柏福、刘舜佳: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非物化型技术空间逆向溢出效应研究》,《中国软科学》(CSSCI源刊、管理类权威期刊),2019年第6期。
5.陈柏福、邓子璇、杨建清:《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对外文化贸易政策变迁研究》,《中国软科学》(CSSCI源刊、管理类权威期刊),2018年第10期。
6.陈柏福、龚滔:《湖南文化产业“开放崛起”的建议》,《决策参考》(湖南智库成果专报), 2017年第24期,已获时任湖南省副省长批示。
7.陈柏福、杨辉.《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研究》,《湖南商学院学报》, 2017年第3期,同时被《新华文摘》2017年第19期论点摘编600余字。
8.陈柏福:《文化经济学理论研究与展望》,《求索》(CSSCI源刊),2016年第5期。
9.陈柏福、王蕾:《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嬗变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》,《中国文化产业评论》(CSSCI来源集刊),2015年第1期。
10.陈柏福,黄少安:《语言产业、文化产业与我国语言产业战略》,《中国文化产业评论》(CSSCI来源集刊),2013年第2期。
11.陈柏福:《我国文化贸易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》,《中国文化产业评论》(CSSCI来源集刊),2012年第1期。
12.陈柏福:《中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出路:走向国际化》,《编辑学报》(CSSCI源刊,湖南师范大学校定A类权威),2011年第3期。
13.陈柏福.《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影响的实证分析》,《经济地理》(CSSCI源刊,湖南师范大学校定B类权威), 2010年第12期。
14.刘茂松,陈柏福:《论柔性契约与垄断结构企业模式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(CSSCI源刊,湖南师范大学校定A类权威), 2006年第5期,导师为第一作者。
15. Yangchun Xiong, Baifu Chen(corresponding author). Evolutionary strategies in live-streaming e-commerce: A four-player game model analysis[J].Human Systems Management, 2025,44(4) :661-678.
16. 陈柏福 著:《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联性研究》,北京:经济科学出版社(全国百佳出版社),2011年3月版。
17. 陈柏福 著:《我国文化产业“走出去”发展研究——基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视角》,厦门:厦门大学出版社(全国百佳出版社),2011年11月版,已于2014年4月修订出版。
18. 陈柏福等 著:《 “互联网+”时代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研究》,上海: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,2018年1月版。
19. 陈柏福等 著:《东莞电气机械行业质量与品牌建设研究》,北京:化学工业出版社(全国百佳出版社),2019年7月版。
20. 陈柏福等 著:《 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研究》,北京:人民出版社(权威出版社),2024年8月版。
21. 陈柏福等 著:《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与创新发展研究: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》,北京:经济管理出版社,2024年12月版。
(三)主持的项目
1.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《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趋势及优化路径研究》(编号为18BH148),已结项。
2.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《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联性研究》(编号为09YBB269),已结题,成果鉴定为优秀。
3.主持2012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《信息化时代模块化产业组织柔性契约网络治理模式研究》(2012M510984),已结项。
4.主持湖南省科技计划一般项目《后危机时代湖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研究》(2012FJ6029),已结项。
5.主持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2024年度一般项目《广州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》(课题编号:2024GZYB60)。
6.主持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《“两型社会”建设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》(14B108),已结项。
7.主持湖南师范大学优秀青年学术骨干项目《媒介融合时代文化创意产业的业态变革、组织创新与赢利模式研究》(12XGG06),已结项。
三、员工培养
(一)主讲课程
讲授《国商专业论文写作》《国际商务》《跨国公司概论》《国际服务贸易》《国际贸易实务A》《创业基础》《宏观经济学》、《微观经济学》《政治经济学》等本科课程。讲授《文化产业经济学》《文化产业方法论与论文写作》《文化产业组织与新业态研究》等研究生课程。
(二)教学论文、教材
1. 陈柏福、邓子璇、杨建清:《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对外文化贸易政策变迁研究》,《中国软科学》(CSSCI源刊、管理类权威期刊),2018年第10期。
2. 陈柏福、杨辉、伍宣霖:《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》,《海派经济学》(CSSCI来源集刊),2018年第3期。
3. 陈柏福、杨辉:《中国文化产业评论》十三年:一段重要的中国文化产业学术史——《中国文化产业评论》十三年学术统计分析,《中国文化产业评论》(CSSCI来源集刊),2017年第1期。
4. 陈柏福、杨辉:《“互联网+”呼唤新的文化产业商业模式(论点摘编)》,《新华文摘》(论点摘编),2017年第19期。
5. 陈柏福、杨辉、伍宣霖:《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与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》,荣获2016年湖南省“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加大经济学建设创新”专题研讨会论文一等奖,湖南经济学会、湖南市场学会,2016年12月。
6. 指导本科生荣获2018年“创青春”浙大双创杯全国老员工创业大赛铜奖、2018年“挑战杯·创青春”广东老员工创业大赛金奖
7. 指导本科生荣获“第二届国际供应链建模设计大赛——精英赛本科组三等奖”。
(三)指导员工
目前已指导硕士研究生5人,合作发表论文10余篇,其中在《中国软科学》《海派经济学》《中国文化产业评论》等CSSCI期刊(含集刊)发表学术论文3篇,另被《新华文摘》论点摘编1篇。培养的硕士研究生进入华中师范大学、湖南师范大学、深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3人,目前已毕业研究生在东莞理工学院、贵阳人文科技学院等高校任教,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,在浏阳市文化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工作。
四、招生方向
包括数字文化贸易、国际文化管理、国别商务经济分析、国际商务理论与政策等。通过2-4年的培养,使员工具有符合自身个性的良好品格和积极进取精神;具有较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;具备较强的问题分析能力、数据处理能力和写作以及表达沟通能力。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具备比较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以及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,具备在涉外企事业单位、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等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。
五、招生要求
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,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,在外文翻译与阅读方面具有比较优势。
六、联系方式
邮箱47-175@gduf.edu.cn